發明獎的迷思 ◎作者:樞紐科技顧問(股)公司 黃怡菁
我國近年來以教育界為主,到處參加各國知名的發明展,屢屢展現優異的成績,也頗引以為榮。但一直以來,得獎作品也許具備領先的創意,或生活上的巧思,但是產業可利用性一直很低,真相到底如何?根據筆者自2009年起,參加工業局經濟部工業局智慧財產流通運用計畫所接觸過的得獎作品而言,利用案例說明,歸納出無量產效益考量、技術可替代與未考慮使用情境三點是主要被發明者忽略掉的議題,而使得發明作品無法有效地商品化。另外,也因為年輕學子很年輕就出國比賽得獎,造成技術中心的想法,忽略掉並不是只要資金到位,還必須要有完整商品化的概念。以下是三個案例分享: 一、量產效益的考量,以案例一.可完全收折之衣架( 2006世界青少年發明展 特優) 「本創作係為一種可完全收折之衣架,其包括一掛勾組件,其具有一用以吊掛之掛勾凹部;一對支撐架組件,每一支撐架組件至少具有複數個支撐片單元,…,如此兼具可完全收折成最小體積易攜帶以及可局部調整展開長度等功效。」如果依照此創作的細節進行量產,則以此創作之目的與量產成本之效益比將不成比例。這個案例是忽略了可完全收疊衣架的使用市場在哪裡?進入模具製作時所必須承擔的開模風險及這樣的設計,是否很容易被迴避,就會失去獨占性?實際上,相關類似的專利達十數件,投入的成本高,而所占有的市場值低,是本案的問題點。 二、技術可替代,以案例二.承接裝置(2009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 金牌) 針對狗兒排便問題,設計的犬隻排泄物承接裝置。 此類型的技術,很容易以其它方式取代,例如用常柄夾、用網或平盤取代塑膠袋,或是用套袋讓狗兒背著,都可以取代這項得獎裝置。因此技術可替代性評估或所謂的技術預測是另一被忽略的重點。 三、未考慮實際使用情境,以案例三.觸控太陽能膠台(2011年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 銀牌) 這項作品訴求為能保護手不會被膠台切刀割傷,而設計以太陽能為動力,輸出膠帶後,可選定切割的尺寸。此案明顯沒有考慮下列問題: 第一、使用膠帶的實際狀況,如果出現需要特定長度的膠帶,則需要先量所需膠帶,而膠帶本身的使用情境,通常並不需要準確量度。 第二、所設計的自動膠台,體積龐大,並不適合於一般文具使用情境。如果只設計成變更刀口的方向,就能輕易改善膠台的使用,且體積也不至於太大。 以上的分享,或許發明人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本文承接「出國參加發明展的風險」,為說明商品化概念的重要性,如果專利證書與得獎獎杯只能成為裝飾或展示品,不但有違發明者自己的初衷,也有違政府希望建設智慧島的原意。任何意見歡迎上樞紐技交網粉絲頁討論http://www.facebook.com/SIPT.S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