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生物技術應用發展方向
姚念周 樞紐科技顧問公司 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石滋宜博士的文章【食品業的新契機,2003/07/03 經濟日報】文中提到: “……隨著人類對於食品健康的意識愈來愈高,而很多的天然食品非常有特色,確實對人體具有保健的效果,所以如果能把特色清楚的告訴消費者,並且開發更多具特色的健康食品,未來絕對會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特別是台灣與中國大陸可以攜手合作,如我過去一直推廣「中藥不是藥」的觀念,將中藥轉變成「健康食品」大有可為。中藥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有太多的秘方是有效的,假如把它做成藥的話,只是把焦點放在藥,對象有限,而且要花太多的時間,資金成本也太高。倘若能夠把這樣的秘方透過科學的方法,分析它的內容,從草藥中萃取出最精華的東西,分析是那一個成份能促進人體那一個部位的功能,或是預防疾病的發生,它便可添加在每天可食用的食品,如餅乾、零食、飲料中,甚至可成為做菜時填加的調理物……“ 確實,身為這個產業的一員,個人一直認為我國在生技方面能真正“產業化“的其實不在基因研究與新藥開發上,要維持研究人員的素質是應該的,但這方面要追上先進國家水準且能產業化的機會微乎其微,不只因為先進國家會不斷進步,不會等我們追上去,同時這方面的周邊產業,我國也付諸闕如,因此這不是扁政府說投入500億就可以“拼“起來的產業,投入1000億也追不上成為產業,但反過來看,這些資源投入生物技術應用於農業及保健食品,則有相當大的競爭力,可以讓我國產業站上世界舞台。其中農業方面,我國的農業技術確實是世界水準,可以發展為有競爭力的產業,一如所謂的知識競爭力,不論是發展精緻高附加價值的農特產品,或者發展技術輸出產業,將技術交易到世界其他地方,都是有高競爭力的著眼點,而保健食品則是世界潮流,其中又以中草藥最具潛力,然而以要站上世界舞台而言,則必須與大陸資源結合,發展複方概念,才是能建立屬於我們的競爭優勢,因此對於石董事長此篇看法,有非常大的同感。 而在發展所謂的保健食品時,也非常贊同石博士所言“將萃取出的精華部份添加至每天可實用的食品中“,當然我們在產業中的從業人員談所謂的精華部份會著眼於【有效功能成份】的部份,這也是世界潮流的一個現象,[健康食品一般化,一般食品健康化]是多年前就被提出的口號與願景,這從本公司去年所進行的消費者產品概念調查中(食品資訊第196期第44頁)可以印證,調查發現消費者對於保健食品的型態不再認為膠囊/錠劑是最接受的選擇,期待從一般食用型態攝取保健營養素,如果汁、即食麥片、清涼飲料、烘焙品等型態之接受程度皆顯著高於膠囊/錠寄與口服液的型態。 另外相較於先進國家的發展,各種保健素材的研究與產業技術開發都已相當成熟,甚至包括許多單一的中草藥研究與發展,如美國、德國或以色列都有相當的產業發展,因此,我國的切入點應該是結合我們老祖先的輝煌遺產--中草藥的複方概念出發,西方的科學家目前對複方部份還無法投入,而我們先天獨厚的文化精華,結合大陸原料及中醫概念的資源,配合我們的整合能力與產業技術,可以發展出極具競爭力的產業優勢,站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