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姚念周
首席顧問

2010從食品相關技術供需項目看產業趨勢

2010/05/01
回專家觀點列表

首席顧問 姚念周 背景 全球化是現今全球產業的趨勢,食品業也不例外,在所謂全球化的過程中,除了大家熟知的產品貿易以外,技術貿易其實已是全球化行動的另一種選項。越來越多的各地仲介商提供技術貿易的相關服務,也越來越多的仲介網絡或國際平台聯盟產生。雖然交易平台上的技術供應與需求未必都是顯現最新技術,但這種國際技術交易平台的資料庫仍可做為觀察國際創新技術與產業需求的指標。本文是依據目前樞紐民生產業智財交易平台網絡資料庫為基礎,涵蓋多個國際平台,包括Yet2、Tynax、KLT、Technomart Asia、STEA等,將資料庫中與食品相關的部分進行分析,做為趨勢分析的指標。 方法 在國際的技術交易平台中,食品相關的技術供應與需求分類通常分為7大類,分別為(1).原物料(2).加工製程(3).包裝類(4).機械類(5).保鮮/物流(6).功能成分(7).品管類,目前資料中食品飲料相關技術供應共有402項,技術需求則有258項,其技術供應來源包括各國政府研究單位、法人組織、大學、業者及個人,除台灣與大陸地區外,國家涵蓋有美國、加拿大、南非、日本、韓國、歐盟、以色列、東歐及俄國,技術需求則主要來自各地業者與研究單位。 根據前述一般所分7大類之外,由於綠色相關技術,包括綠色能源、節能減碳、廢水處理及廢棄物處理等方面也成為產業注重的議題,因此本文分析則將這些技術歸類為(1).農業/原物料/新成分(2).加工製程/工程(3).包裝(4).機械(5).保鮮/物流(6).功能成分(7).品管類(包含檢測技術)及(8).綠色技術等來進行分析討論。 結果與討論 技術供應於上述8項分類中所佔百分比如表一所述。這些訊息可以提供相關研發單位思考研發方向的切入,當然,若未來搭配專利分析則更佳。 表ㄧ、各分類技術供應數量所佔百分比(以樞紐民生產業技術交易平台網絡資料庫402項技術為基礎)
類別 百分比
農業/原物料/新成分 14%
加工製程/工程 21%
包裝 10%
機械 11%
保鮮/物流 4%
功能成分 19%
品管類(包含檢測技術) 18%(9%)
綠色技術 3%
從數量上來看,食品加工業的製程加工新技術佔比排名仍是第1,其次為功能成分技術及品管類技術。其中製程加工技術方面,主要包括非傳統熱加工技術,如微波加熱或乾燥、輻射、電磁、高壓等等,這些技術著重點都是較高的效率、較低的破壞及較佳的終品質;另外所謂奈米製造技術是另一個主流,奈米技術從化工領域開始,在食品與藥物的領域也造成一股不小的風潮,其實在食品領域的應用,都只是所謂類奈米(near nano)大小,而非真正奈米,主要訴求是特定營養素或功能成份的吸收,不過其安全議題也是尚待釐清之處。而功能成分技術的佔比顯示出全球都在注重健康功能議題,因此各種健康訴求功能的成份生產製造技術或純化技術等研發比例甚高,主要圍繞在植物類、中草藥相關及微生物類的成分,尤其中草藥的部分並非只有華人地區在研究,許多西方國家都有投入,以及其他地區的草藥類都引起一定程度的注意,此類別技術研發只會繼續增加,因為連西方國家都開始注重所謂另類療法,消費者的需求就是商機,也就是研發動力與方向。 品管類技術方面,有一半是所謂的創新檢測技術,包括微生物檢測與成分檢測,而摻假成份的檢測技術則較少,不過這類技術研發本就較困難,通常事件未爆發前,很難鎖定摻假的成分。再來的群組是農業/原物料/新成分類別,其中相當主力是基改食品原料及由發酵方法生產原天然成分或傳統成分由所謂新發現的微生物生產(代謝物),基改食品潮流雖然創造相當商機,但也有很大阻力;添加物的部分則以天然抗菌物質為主。至於包裝領域,主要包括可微波包裝、可食膜及新功能設計,例如可顯示保存日期(或到期日期)晶片的包裝、可旋開的金屬罐包裝等等,整體而言,各種階段的便利是最主要的訴求,但綠色包裝概念則是另一波主流,筆者相信因應[永續性]概念產品的需求,將會引導新一波的研發潮流。機械領域方面,其實主要跟隨製程加工/包裝等領域技術的走向,結合光電與化工領域技術,整合出以加工業為對象的機械技術,如炒飯機、微膠囊冷成型機等,此領域的異業結合比重較重。保鮮/物流與綠色技術供應相對較少。 技術需求於上述8項分類中所佔百分比如表二所述。這些訊息亦可提供相關研發單位思考研發方向的切入。 表二、各分類技術需求數量所佔百分比(以樞紐民生產業技術交易平台網絡資料庫258項需求為基礎)
類別 百分比
農業/原物料/新成分 5%
加工製程/工程 17%
包裝 11%
機械 8%
保鮮/物流 7%
功能成分 18%
品管類 14%
綠色技術 20%
從數量上來看,綠色技術的需求排名第1,可見得由於地球暖化議題已是各國的最大壓力,業者自然強烈需求相關技術,無論未來面對當地政府壓力的push動能或是消費者選擇碳足跡標籤產品或是永續性產品的pull動能,業者的需求只會與日俱增,對照供需清單來看,這部分的缺口相當大,非常值得研發單位投入。 其次為功能成分與加工製程兩個類別,功能成分在前面技術供應的部分已討論過,且供需對應算是對等。加工製程方面,有相當需求在於調理食品與休閒食品方面,休閒食品在於可提供健康類型的休閒食品,如微波燒烤食品,另外則為如何維持特定感官特性的加工方法;某些需求則為地區性的,也就是對當地而言可能是新技術,但對其他地區並非創新技術,例如歐洲國家有廠商尋求豆漿製造技術,這是因應當地消費者對豆製品的新興需求,因此這種相對[新]技術需求也並非都是從先進國家輸入開發中國家,也有相反的案例,筆者認為這也是我們產業可以把握的機會。 再次為品管類技術需求,主要為快速檢測技術及延長產品特定成分保存期限技術的部分。包裝技術需求為新包材、綠色包裝、輕便包裝及微膠囊類包裝等方面。機械則以乾燥與發酵特殊機構需求為主。原物料的需求佔比最低,對照技術供應的部分似乎供過於求,當然,本文資料庫未必能涵蓋全部,不宜定論。 結論 由於跨領域的研發創新活動已是一種趨勢,因此現今的創新技術出現的頻率遠高於過去,食品科學家(不論是在政府研究單位、法人研究單位、大學學術單位、業界)應該與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合作,針對現今產業界面臨的糧食短缺、食品安全、人類健康、地球永續等問題持續進行研究開發,本文僅提供一種角度的趨勢做為研發方向的參考,未在相關平台出現的技術與需求無法於本文中分析討論,因此其訊息可能與本文不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