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姚念周
首席顧問

健康管理服務之產業與技術分析

2010/06/01
回專家觀點列表

首席顧問 姚念周 ITIS產業評析 世界各國都面臨醫療費用不堪負荷的危機,根據統計,慢性疾病患者占住院病人的81%,處方用藥的91%,醫師看診的76%,因此如何經由預防保健而減少慢性病患,將會對整體醫療成本有很大影響。在各項可能的解決方案中,亦幾乎都以「預防保健代替治療」及「醫療照護數位化」為重點。其中日本政府最為積極,已於2008年修改健康保險法,並導入新的健診制度,另於當年4月起針對40以上之被保險者及其被撫養者,實施健康診斷以及飲食與運動處方指導。顯然健康照護與管理服務業已成為主要服務業趨勢之一,據評估,美國2008年年產值即高達400億美元,台灣亦為政府強力推動之六大新興產業之一。本文將針對健康管理服務業之產業與技術分析,並探討未來發展策略與作法。 廣義的健康產業包括健康管理、醫療、健康飲食、健康服裝、健康居住、健康移動、健康育樂、生醫器材、生技製藥、個人照護用品等產業。其中健康管理產業(服務業)則可再細分為健康檢查服務、居家照護服務、健康自主管理服務、健康維持服務(如坐月子中心、健身房)、心靈健康服務等業別。此與醫療產業有明顯區隔,主要是以滿足想要更健康、降低老化、降低疾病風險等需求為主,一般大眾皆可以成為客戶,屬於主動積極的產業。其中健康管理服務業也因應消費者健康意識崛起的趨勢,從所謂健康檢查服務業、居家照護服務業、心靈健康服務業等由專家提供健康管理之理念,衍生出由個人自行健康管理之健康自主管理服務業及健康維持服務業等趨勢。 以最新的健康自主管理服務業而言,國內市場短短3年已出現4家業者,且不乏大型廠商結合數位科技佈局投入,顯示其發展潛力。服務對象可以是個人或家庭或團體(包括公司行號),在特定場所或管理中心或管理平台(數位化者)透過專業人士或專業知識資料庫提供健康管理/監督/解決方案執行等收費服務。基本上,新型態的健康自我管理(或自主健康管理)多以數位概念存在,因此主要運用包括MOD、PDA、手機、筆電等各種資通訊技術,並透過網路進行之遠距式管理平台已成為一種新趨勢。 姚念周(2009)在擷取分析與遠距健康管理概念相關之43項專利後,將其訴求之技術歸類為器材無線傳輸、生理訊號器材、行動通訊、電子器材、網路平台等5大技術類別,以及儀器、課程導引、資料橋等單一類別。其中生理訊號器材類又可細分成血糖、心電參數、睡眠參數、肌肉活動、尿液及複數生理訊號等。另依功效將其分為輸入、傳輸/存取、判讀/分類、回饋/發送、解決方案等5大功能類別。 前述研究顯示,專利較集中的區塊為無線傳輸技術(約佔18%)、複數生理參數(21%)、行動裝置技術(16%)、網路平台技術(14%)。功效方面主要集中在輸入、傳輸/存取、判讀/分類、回饋/發送,其中無線傳輸技術集中在輸入、傳輸/存取、判讀/分類、回饋/發送等4功效皆有;複數生理參數技術集中在輸入、傳輸/存取、判讀/分類方面;行動通訊技術則集中在回饋/發送功效上;網路平台技術亦集中於輸入、傳輸/存取、判讀/分類、回饋/發送方面,與無線傳輸技術高度重疊。然而有提供解決方案之專利技術僅有7項,且集中在運動健身之解決方案,其中有一項為提醒醫囑,一項為健康課程,皆非真正的健康問題解決方案。由此顯示,在健康管理服務產業中之產業技術功效上,最需要突破的瓶頸為健康管理或健康維持之解決方案,亦即能提供內容的技術。 從技術功效分析顯示,許多廠商不斷透過功能越來越多元的資通訊技術來應用於健康管理上面,尤其是各種行動裝置,將是各家必爭之地。然而也顯示投入者應該要做好智慧財產佈局與分析,以免侵權或造成自己保護範圍有限。另外,目前輸入技術能夠涵蓋的生理參數亦有不足,包括肥胖、痛風、自由基等慢性疾病或健康問題,尚無可以數值化的生理訊號技術可以應用,顯示仍有許多技術方向值得持續投入研發。 以服務鏈之觀點視之,可將健康管理服務業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收集生理訊號並透過無線傳輸或透過載體傳輸(PDA、主機板、卡式等)輸入的服務;第二個階段為讀取/判讀/分類的運作系統服務,甚至包括回饋/發送的服務;第三階段則為解決方案提供的服務。多數投入健康遠距管理概念之廠商,皆以第一階段的研發為主,財團法人研究單位則以第二階段為主,第三階段的整合服務廠商非常少。然而根據消費者需求,顯然三階段能夠整合起來才是消費者真正需求的健康管理服務,這種整合可以是不同服務廠商的異業結盟,也可以是單一廠商整合出一條龍的服務鏈。 就產業發展特性來看,健康自主管理服務業必須依賴系統擴充,始能發揮最大之經營效益(如表一),而系統運作之關鍵即在整合。因此,未來誰能整合前述服務鏈中各階段之機能,使其發揮綜效,將最能在此新興服務業中勝出。日本政府主動介入國民健康管理之作法在其他國家可能短期內不易推動,但是將相關預防保健知識整合運用至健康自主管理服務業,再配合連鎖體系拓展之潛力與價值則非常可觀,值得各界關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