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黃怡菁
執行顧問

四個關鍵步驟進行QBQ在海量資料的應用

2012/11/09
回專家觀點列表

本文作者:黃怡菁 樞紐科技顧問(股)公司 執行顧問
  早期談到資料庫採礦,最常舉的案例是「尿布與啤酒」的真實案例,故事同樣是發生在零售業,全球最大的零售商Wal-MART 經由長年的資料分析,發現每到周五晚上,啤酒的銷量會隨著尿布的銷量而增加,這是代表喝了啤酒,半夜不想起來尿尿,而多買了尿布?還是每到周五夜晚,太太就會囑咐先生幫嬰兒買尿布,而老公則會順手帶啤酒回家喝?如果是這一種情境,老公還會順便帶甚麼產品回家? 所謂海量資料(Big Data)是指現今社會的各種資料量愈來愈大,以社群網站Facebook為例,每天約上傳3億張照片、25億則發文、被按27億個「讚」,資料量相當驚人,而這些資料中,除了分析出關聯性之外,還可以創造出甚麼?目前IBM 、甲骨文、Google、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大廠,都已從各個不同角度切入,積極擁抱Big Data的未來商機。而民生產業的企業型態,正是Big Data的最佳應用者。除了積極介入使用社群網站的海量資料(Big Data),亦可開始蒐集屬於自己企業的海量資料(Big Data)。例如,鋪貨到不同的賣場,不同口味的產品銷售量使否有關聯性?如果發現有關聯性,如何找出QBQ(Question Behind Question)?
  第一:蒐集數據,利用雲端概念,積極布局蒐集公司內部資訊與公司外部消費者資訊,如果無法釐清盤點公司內外能夠有哪些有意義數據的蒐集,亦可委託專業顧問進行諮詢盤點。
  第二:多變量分析,過去的數據分析,多侷限於單變量分析,難以解析多變量的情境,而現實狀況,仍存在多變量的效應,例如巧克力生產製程中,充填與冷卻的條件會影響貯存條件,而進料的濕度,又影響著充填的條件;會有多個應變數對應多個自變數,而自變數可能又是別的自變數的應變數。(歡迎參考食品資訊251期 p.36 利用先進的數據分析來解決食品製造的品質問題)
  第三:情境分析,是SRI(SRI International is an independent, nonprofit research institute)早年針對科技預測所發展出來的方法,基本上具備6個步驟1.界定決策焦點2.認定關鍵決策因素3.分析外在驅動力量4.發展情境邏輯骨架5.完成情境內容6.分析決策涵義,透過焦點小組的手法,進行情境分析。
  第四:驗證結果,針對第三步驟的分析結果,進行實際情況的小量驗證,以證明我們所觀察到的QBQ是否為實際狀況。以尿布與啤酒的例子而言,可能發掘出來買尿布順便買啤酒的父親,因為自我歡樂的愧疚感,進而採買高單價的尿布商品,或者因為預備與寶寶共享周末,而採購寶寶玩具或相關零食。
  如果能夠善於應用QBQ在海量資料的應用,就能自行開發藍海市場,不用再用cost down來提升競爭力,而是實實在在的以增加附加價值的概念來提高營收。如果,總產值不好,就算做到市場占有率的NO 1. 借用連勝文的一句話,爭個你九袋長老、我十袋長老,說到底爭贏了,充其量也不過只是個「丐幫幫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