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產業軟實力的重要性與變化趨勢 @作者:樞紐科技顧問(股)公司 姚念周
近來兩岸簽屬的服貿協議,社會與產業鬧得沸沸揚揚(其實最新的台紐協定也有所謂肉牛業者出來抗議),我們在此不討論政府推動過程的溝通能力,我們只討論為何有些企業拍手歡迎,卻有些企業大罵抗議,很明顯的拍手歡迎的都是有心[攻]的企業,而大罵抗議的都是[守]的企業,其實無論陸資來台與否,我們在世界的產業鏈中,本來就必須與大陸企業相競爭,彼此的優劣勢都很清楚,台灣目前還領先的就是[軟實力],因此同樣在台灣市場上的競爭,無論印刷業還是美髮美容產業等所謂傳統產業,要跟陸企比的就是小而美的軟實力。 因此,新時代的競爭力來自於軟實力的建立,也就是面對環境/產業/市場/客戶變化的快速反應的團隊,這些軟實力的變化趨勢也有新挑戰與發展。 首先是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使得企業在研發、生產、運籌等各個流程被壓縮,每個環節的前置期(lead time)都變得更短。不管是面對外部客戶或內部客戶,反應速度若是無法提升,還停留在過去的節奏和思維,很有可能讓企業暴露在很高的品質、賠償、顧客流失等風險之中。以傳統產業為例,任何企業若是透過管理工具,去分析自己過去十年來因為「反應速度太慢」造成的損失(有形、無形;財務、非財務;外部、內部),可能會意識到「加快腳步」不僅是為了回應客戶需求,更是提升獲利的重要途徑。 其次是產品的品項增加,使得產品管理的難度提高了。過去「硬體取勝」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任何企業要靠少數明星產品攻城掠地的機會大幅減少。因此要在市場上創造差異化、保有獨特地位,大部分的供應商必須推出更多品項的產品,並且鎖定更小的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超商飲料架上的種類愈來愈多,正是產品種類快速擴張的最佳縮影。成品或半成品、原料零組件,也朝同樣的趨勢發展。為了符合輕/薄/短/小、價值感/感質力的設計概念,以及產品應用範圍不斷擴大,產品種類、規格的劃分愈來愈細,也考驗產品經理、業務代表的溝通協調、產品管理能力。 第三個趨勢,也是許多產業要走入藍海市場的必經之路,那就是「客製化」程度的提高。在今日的市場環境只懂得談「產品」,通常都是那些沒有競爭力和獲利能力較差的企業。我們可以說,所有企業都應該把自己定位為「解決方案」提供者,而不是限縮在硬體或服務的提供者。正因為是「量身打造」,因此所有解決方案都具備獨特的價值,也才能擺脫價格導向的思維。那些真正關心服務品質、服務態度的廠商,絕對認為自己在提供非常「客製化」的解決方案,理所當然他們也獲得較高的顧客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