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樞紐科技顧問
編輯群

再談創新 ◎作者:樞紐科技顧問(股)公司 姚念周

2013/10/18
回專家觀點列表

食品資訊第257期第20頁 談創新,我們已經談了好幾年了,大家也都知道創新是競爭力重要的一環,也是擊敗競爭者或從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手段,但是產業內的朋友們一直覺得距離遙遠,雖然我們先前討論過,創新不侷限於技術創新,也可以是模式創新/能力創新/組織創新等概念,但是多數朋友都未真正積極投入,或者覺得很難上手,近來參與國際線上創新論壇(Innovation Excellence),加上日前參與食品所舉辦的微創新研討會,有了更多體悟,顯然必須讓創新更容易上手(Make Invention Accessible),幾個觀點在此與大家分享。 首先我們很快的摘要一下食品所所提出微創新的重點,微創新是介於破壞式創新與持續性創新之間的一種創新思維,不著重傳統技術思維。由於食品產業與光電產業不同,除了少數加工的技術上可以有破壞式的創新(如奈米技術或GMO技術)以外,要有所謂破壞式的創新並不容易(我們並不反對破壞式創新),畢竟食品的品項就是那些,因此更顯示微創新的重要。實際上,微創新可以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多個微創新累積出來,就可以展現出相當的創新力量,也讓我們覺得創新不是那麼遙遠,一如專家所說的增值式創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例如速食業者加緊功夫推出創新的餐點,希望能留住客人的胃,或者快速簡便的用餐空間亦是帶動創新的動力之一,這些就是模仿(抓住趨勢)加上自我特色,而不是完全創新,當然需要確認這些創新元素是否符合目標客戶的需求或觸動目標客戶的價值感受,確認的工具自然是調查/測試/體驗等模式。因此微創新可能牽涉新概念/新應用/新連結/新表達等元素,所以其實任何環節都可以啟動具影響力的微創新,這也帶出一個重要觀念,創新的大小並非關鍵,重要的是想法或觀點;是否模仿也非重點,重要的是能適切轉換(加上自己的特色)。食品所也提出了微創新的五項修鍊: 1.深度理解顧客 2.以結果為導向 3.以數據挖掘關鍵 4.強大的產品挑選者 5.具有可以傳承的組織基因(如系統力、全員行動與價值觀) 而微創新或增值式創新反而是我們產業的重心的理由很簡單,包括較激進式創新更容易執行、客戶較容易接受、通常只牽涉局部單位、以及經營管理者較容易接受等特點。 我們在此另外加上一個建議,就是要導入創意管理制度的工具,這是我們近年所體驗到的客戶需求(委託案),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了解要創新,組織內部必須有一套管理制度來協助,包括組織文化調整、激發創意手法、創意篩選機制、創新管理機制等系統,讓企業組織可以獲得有效的創意來源,也不會進入天馬行空的失控狀態,並且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創新武器組合(portfolio)。這也是前述第5項組織基因的核心。 Dr. Chesbrough的Open Business Models一書中所提倡的開放式創新則是我們推薦的第2個思維模式,企業組織應多導入外來的創意點子(idea)與技術進入自己的體系中,當然這些導入活動會有花費,但比起一切自行從內部開發的模式而言,Dr. Chesbrough依其案例結論,開放模式能產生較低成本的創新、較快進入市場的時間以及較多分攤風險的機會。創意點子可以來自外部人員,甚至非領域內的人員,技術則可以來自其它外部單位,包括國內外研發單位/國內外同產業企業組織/國內外異業企業組織等,我們的[樞紐技交網]就是這種概念的平台。也可以讓自己的專利或技術由外來合作夥伴協助進入商品化或成為市場上的需求產品(服務),國外的Quirky公司或Kaggle公司就是這種概念,成為開放式創新的一環,我們也已協助部份生技公司進行相關計劃委託。 除了上述創意管理制度以外,創新的執行就跟其它任何想做的事一樣,就是踏出第一步,創新有8個重要元素(又稱為8個I),分別為觀念形成(Ideation)、循環重覆(Iteration)、鑑定識別(Identification)、調查檢查(Investigation)、鼓舞靈感(Inspiration)、導入置入(Installation)、解釋闡明(Illumination)、成就完成(Implementation),8個元素本身就是一種循環的步驟。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重要觀念,創新來自於知識,包括經營管理的知識、技術的知識、消費者(客戶)的知識、產業變化的知識、異業的知識、市場的知識,甚至政經變化的知識,沒有一個人或組織有辦法知道所有的知識,因此知識累積與知識分享或團隊合作就是重點,知識累積也包括團隊個別成員的知識及組織的知識,創新必須以知識管理為基礎,知識才不會流失,創新才有辦法延續。知識不是數據或資訊而已。 起始創新的7個問題則是: 1.可以想像的是什麼(what can we image) 2.可以不同角度看的是什麼(what can we look at differently) 3.可以不同使用的是什麼(what can we use differently) 4.可以移動的是什麼(what can we move) 5.可以交互連結的是什麼(what can we inter-connect) 6.可以改變的是什麼(what can we alter) 7.可以製造的是什麼(what can we make) 從任何一個問題開始都可以是第一步,利用創意管理制度中的機制,有團隊進行創新的模式,就可以開始了。 最後,我們以[讓我們擁抱陌生]來做為結束,人永遠比較願意選擇熟悉的模式/人/方法/觀念,也會抵抗陌生/奇異/不熟悉的人事物,但往往不熟悉/奇異/陌生的人事物就是我們創新所需要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