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能提高產品售價的就叫做提升附加價值嗎
日前在一場企業活動的交流中,有企業經營者提到有關思考產品附加價值的論點,該企業主認為原料或食材或農產品的產品是無法顯示value-added的,而其高端或高價產品才能顯示出附加價值。
value-added=提高售價與成本的差距=增加下次繼續購買的機率=無可取代的商品地位=..........=無窮的可能性
我們認為這對附加價值的概念詮釋有不完全的地方,我們認為附加價值不僅只是提高利潤的概念,沒有錯,一般而言,愈是一級產業的附加價值空間確實可能比三級產業的空間來的小,可是,所謂三級產業的附加價值其實主要來自於[服務],這個[服務]的價值取決於使用者的感受與認知,以我們先前授課所舉的梅子案例而言:
1.可將10元/Kg梅子原料變成每瓶600元的梅子酒(從農業變成加工服務業,價值提升60倍)。
2.再將一般600元的梅子酒變成每瓶1,200元酒瓶中有一支梅枝與梅花的文創梅子酒(從加工服務業變成六級產業,價值提升2倍,與梅子比較提升120倍)。
或許這是大家夢寐以求的概念,但仔細想想看,若只是買了製酒設備,就可以提升60倍嗎?如果你的梅子酒因為每年梅子收成不穩定而不穩定、如果你的梅子酒口味與消費者需求不一致、如果你的梅子酒大家也都有、如果…,相信每瓶600元梅子酒的附加價值並不會出現,必須投入提供給消費者你額外的[服務],且這服務的價值有被感受到。
同樣的,一般梅子酒要變成文創梅子酒,只要在原本的酒中加入一支梅花就可以了嗎?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是[不是],視覺設計就是必須投入的[服務],且該設計要能讓消費者[有感覺],可能還要加上說故事,1,200元文創梅子酒的價值感才可能出來。
那麼梅子就不能提供附加價值了嗎?如果這樣,大家都做梅子酒,誰要種梅子?梅子就只能10元/Kg嗎?不能是20元/Kg或30元/Kg嗎?雖然看起來沒有每瓶600或1,200元來的有價值,但很明顯的銷售量本身會是另一個需要考量的因素,因為高端概念模式也並非所有企業都有能力執行,必須檢視企業團隊本身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你是原料或食材的供應者:
原料或食材的供應模式,就可以帶入附加價值,讓廠商為何買你的梅子,而不是別家的梅子!這個模式就是[服務],如南僑賣烘焙原料的模式或小磨坊賣香辛料的模式或上海旭梅賣香料的模式。
原料與食材在現今消費者希望便利的時代,也可以提供消費者方便家用的[服務],附加價值就出來了,讓消費者為何買你的,而不是別家的!如小磨坊或康寶的調味料品牌價值。
因此,我們結論,附加價值的產生,不在於你在價值供應鏈的哪個位置,而在你在那個位置上,如何展現與原本不同的服務與價值,且可以被供應鏈的下游感受得到,就會是附加價值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