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樞紐科技顧問
編輯群

原物料進貨監測驗收

2017/05/01
回專家觀點列表

食品企業都會遇到原物料進貨的時候,而驗收的動作將直接影響終產品的整體品質。然而,我們也都知道當使用到不好的原料,想當然爾,也無法製造好的產品的。故一個標準的驗收機制是需要的。

當開始決定用什麼監測方式驗收進貨物之前,需先了解,該原物料有哪些品質影響因素及其風險,大家應該都曉得,這可以透過因素分析與風險評估來達成,接著根據這些希望被控制的風險繼續發展監測的程序。

五個最常用於監測程序中的方法
1.溫度
如果進貨的原物料因為溫度變化而改變品質,被分屬潛在的危害因素,那麼溫度的監測一定要放在驗收的程序中。

2.原料標示
原料標示越來越受重視,惟有正確標示的產品才可以被接受。而標示的檢查可能包含成分確認、保存期限、批次號碼、重量、注意事項及供應商等詳細資料。

3.包裝完整性
當產品沒有被適當的密封或者有毀損狀況,將會成為汙染或劣變的來源。進貨時應該要確認包裝清潔度、密封完整性、是否有撕裂或凹痕等,因為,這些都會直接的影響產品的保存期限,甚至也可能會影響到產品的感官品質,很多的客訴都是這樣來的。

4.產品特性
當進貨的原物料有一些特性,例如蛋白質含量、濕度、水分含量與含有過敏原等。那麼就需要多花一些的時間,根據該特性進行一些測試,當測試結果為允收才能進到倉儲中。

5.運送載體的條件
一般來說運送的載體都是貨車,故必須確認被運送過來的原物料是否暴露於潛在風險因素中,甚至也要注意載體的溫度、清潔度還有其他一起被運送的貨物。

相信各家食品企業都各有一套監測驗收的程序,包含驗收的責任分屬、監測程序、監測頻率、以及不符合發生的後續處理動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就是記錄,任何的進貨物都要記錄,包含監測時間、進貨物名稱、批次、監測結果記錄與記錄者等,為的是要能夠追蹤追溯。其實不只於此,任何公司程序/成本的改善都可以透過觀察這些紀錄來查覺,而非只為紀錄而紀錄,為了有一天要追蹤而紀錄。

收與不收的尷尬狀態
有沒有發生過該原物料的基本監測都允收,但是確實這次收到的原物料與上一次就是感覺不一樣,例如風味有不同,但沒有直接證據,跟供應商抱怨,得到的回應卻是…「我們的產品都一樣呀!都是經過我們標準化程序生產的,哪裡不同呢?」好像也沒有什麼證據可以反駁。其實大可不必委屈自己,想要證明與上批原料不一樣是有科學方法證實的,如果食品企業自行有經過篩選的經驗型品評員,用科學化的感官分析方法,就可以證明。或許您可能擔心,供應商不認自身企業做的實驗結果。現在非常流行第三方測試,拿著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測試結果來跟供應商談,想必誠意十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