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樞紐科技顧問
編輯群

無現金消費對食品產業的影響

2018/04/12
回專家觀點列表

前言

在科技變革導致價值鏈重整的時代,就是兩個主軸因素影響消費行為,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價值觀改變(可能與社會結構或環境結構有關),而這兩個因素都與無現金消費趨勢有關。

在我們討論無現金消費這個議題時,我們應該先釐清我們要看的層面,若從B2B與B2C來看,一般來說,B2B通常都是轉帳概念進行交易,應該也屬於非現金交易的模式,但此處我們稱無現金消費,主要指的是消費者有關的消費,也就是只針對B2C的模組來探討。

另一個層面是要釐清是針對線上消費還是實體通路消費來討論無現金消費,以線上消費而言,主要是針對以信用卡帳號、網路ATM轉帳、虛擬帳號(金流平台帳號)等三種方式支付其消費,無論是消費產品還是服務,主要戰場就是電子商務平台概念的部分。而實體消費的層面,則包括ATM轉帳、信用卡簽刷、悠遊卡(類)直刷、手機直刷、條碼掃描等模式來支付其消費,無論是消費產品還是服務,主要戰場就是實體商店(除了ATM轉帳外)的現場消費(近端交易),政府在推廣的行動支付,就是針對小型商店的概念,不過,這些都牽涉到現場必須要有各種形式的讀取機概念的設備。另外也還有在發展中的遠端交易,如使用特定的App即可進行遠端支付完成交易,並記錄交易結果,用於後續的消費。而有關虛實整合(O2O)的趨勢就可能將線上消費與實體消費的支付整合在一起,甚至無人店的發展也將經影響無現金支付的發展速度。

無現金消費的潮流

金融科技(FinTech)趨勢興起,近年運用數位網路科技而發展出的創新金融業務,衝擊傳統金融業,包括把手機變成錢包的行動支付、安全便捷的第三方支付等,不斷搶食支付市場的商機。行動支付就是到商家買東西,只要將手機或卡片或任何含有晶片者靠近讀取機,「嗶」一聲後就能完成付款,省去帶錢包出門的麻煩,不少人將之稱為「嗶經濟」時代。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2015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達6,200億美元,年增率達37.8%,2019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更將達1.08兆美元。PWC會計事務所的報告顯示,2018年歐洲、南美洲部分國家,澳大利亞及印度由移動端發起的消費將累計超過550億美元,同一報告指出,大陸由移動端發起的消費就有望超過400億。實際上,大陸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率達92.5%,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4.67億,占網民比例63.8%。現時大陸手機支付相當普及,通過手機支付的消費總額達美國的50倍。顯示全球消費移動優先以大陸地區最突出。大陸的「2015行動互聯網支付安全調查」報告指出,大陸民眾移動(行動)支付最常使用的工具就是手機,逾8成民眾都曾使用過手機付款,包括在店家現場消費或遠端支付,且51%大陸民眾網購消費金額,有一半以上都是用手機支付。其影響的確深遠,據統計,大陸的傳統銀行衝擊最大,各銀行的ATM機已持續撤移中(沒人領現金),銀行營業據點也在陸續關門中,甚至六大銀行裁員2.5萬人,這就是一種顛覆傳統行業的現象。不知您是否看過大陸乞丐是讓施捨者掃描手機施捨的新聞報導呢?夠[先進]吧!

而根據我們金管會統計,2015年底台灣電子支付普及率約26%左右,2017年已提高至30%,金管會設定了2020年電子支付比重達52%的目標,且2017年行動支付交易總金額的年成長率高達224%。

可見這個潮流勢不可擋,連統一超商都在除原本就導入的icash/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外,也開放手機支付,甚至還有Pi錢包、中信直接付、LINE Pay、街口支付等等系統,其實無非就是希望無論你偏好哪種付費模式,都歡迎你來。其實台灣的行動支付戰場早已開打,三大外商的Apple Pay、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以及本土的台灣Pay彼此競爭激烈,而Line Pay也加入戰局。此外,第三方支付也有所謂的歐付寶、支付寶、智付寶等的戰國時代正在上演。誰會勝出,目前沒有答案。

就行動支付技術比較而言,包括近場通訊(NFC)、二維碼(QR Code)掃描、磁條讀卡器驗證(MST)和聲波轉化等都是採用的技術,其各種優劣勢比較,因篇幅過大,我們另文討論。除技術以外,服務的商業模式也會是比較的重點,甚至是否可以虛實整合(O2O),或整合的順利程度,因為無論哪種無現金消費載體,都有載體服務商擔任所謂的第三方支付的概念,而這又與信用有關,如何在同時符合消費者與商家使用方便而服務商又能承擔風險又能獲利的雙重條件下,就是競爭力的重中之重。

對台灣食品產業的影響評估

當然,探討之始必須釐清食品產業的對象,我們從整個食品產業價值鏈來看,從原物料供應商生產供應商(加工食品或餐飲)通路商(可能省略)到消費者,如果我們已確認無現金消費指的是針對B2C的消費支付,那麼對於沒有面對消費者端,則所謂的食品加工業與餐飲生產業就不會感受到無現金支付潮流的任何壓力(反正由金流平台或通路商收款付款)。如果食品產業(含餐飲業)無論是在電子商務平台或自營網路商店上面對消費者或者有直營的觀光工廠/直營店等實體消費場所的情境下,就會感受到無現金支付潮流的壓力了。

很明顯的,希望享受無現金支付的消費者族群,自然會較多選擇有提供無現金支付的商家,這是不變的道理。但是我們想提醒的是,在所謂嗶經濟時代下,也就是在行動消費趨勢下,如何讓消費者在行動狀態中獲得產品資訊或口碑就顯得重要了,這反而是任何食品產業(就算你不直接面對消費者)都會面臨的課題,但這牽涉到產品追溯系統與數位行銷等應用的議題,因為需要探討的數位化層面更多更廣,我們另文討論。

不過,所有的消費行為都要因地制宜的去看待,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台灣推廣行動支付或所謂無現金支付所面臨的問題。根據央行統計發現,2017年民間消費總額約九兆元,使用信用卡等電子貨幣消費額只有三兆元,六兆元消費則是使用現金為主的非電子支付工具,因此就無現金支付這議題而言,台灣顯然算是落後地區,那為何大陸反而在這方面比我們還[先進]呢?

我們先看一下,目前行政院推動的跨部會推動行動支付(主要是針對實體消費)的目標與措施:

推動目標:希望2020年能將行動支付普及率提升到60%,2025年時使用率能達到90%,讓民眾帶著一支手機就能走遍台灣。

推動措施:

1.中小企業推動[行動支付普及計畫]與店家共同推廣使用行動支付。2.國發會也希望推動讀卡機等行動支付消費工具的規格化,店家不必擺各式各樣的設備,提高使用意願。 3.財政部加速推動電子發票無紙化,促使更多人願意透過手機兌獎,不必再拿紙本發票兌獎,也有利行動支付發展。 4.財政部給導入行動支付的小型店家營業稅優惠,為期三年,到2020年年底止,維持既有營業稅按1%稅率課徵的優惠。不過,申請適用租稅優惠的店家,必須同意行動支付業者提供銷售額等資料給稽徵機關。

加上台灣的產業環境有三項有利條件,包括第一,手機是行動支付必備工具,台灣目前手機普及率幾乎是100%,多推NFC(近距離無線傳輸)規格,足以提供行動支付服務。第二,愈來愈多電子票證直接放入手機,也就是虛擬的電子票證,中華電信、遠傳及台灣大哥大等電信業者,最近推出手機悠遊卡等虛擬電子票證後,開卡數量都倍數成長,電信業者初估透過手機的虛擬電子票證,合計已突破30萬張,顯示行動支付在年輕族群已產生效應。第三,行動支付模式百花齊放,各式各樣的支付與服務方式,會讓消費者比較學習,進而要求業者提供更好更快速更方便的服務。

那麼,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台灣在這樣的政策推動與產業環境下,推動無現金支付的其他因素層面。

首先是消費環境,什麼情境會推波助瀾消費者[無現金]消費呢?那就是[帶現金]的麻煩,但帶現金被偷被搶的治安問題,在台灣問題並不嚴重,甚至相較而言,算是治安好的;另一面,商家收到假鈔的問題,在台灣也不嚴重。那麼,只剩下[帶現金怕掉了]與[獲得現金過程不便]的麻煩,但實際上,手機/卡片/晶片一樣也會遺失,加上在台領取現金,無論ATM、郵局、銀行等密度都不低,不像幅員大的國家與地區那麼不方便,因此,[帶現金麻煩]的這種外在的推動力,顯然在台灣並不夠大。

另一個環境議題是商家是否普遍提供無現金支付的環境,比對上述政府的推動措施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商家而言,其誘因實在不大,在一篇探討政府提供小商家使用手機支付誘因是否足夠的專家文章中,就明白指出,目前僅用減稅的誘因來說,是明顯不夠的,因為這樣的支付系統就會將所有的交易攤在陽光下了,到頭來,小商家反而必須面臨誠實報稅的壓力,那又有多少商家願意導入呢?加上相關系統服務申請與使用流程仍不順暢,造成可使用的實體通路環境不夠廣泛普及,就又會影響消費者的接受度。

如果從供需兩方觀察這樣的消費環境議題,顯然在台灣,要推動這樣的無現金支付消費,爆發力會不太夠的。所以,我們預估台灣要進入高比例無現金消費的時間點會比其他國家/地區緩慢的多。

此外,各種無現金消費都有相當比例的技術支撐是需要網路的力量,那麼網路資訊安全議題越顯重要,加上詐騙等問題會是此消費模式的阻力之一,前述大陸的行動消費比例如此高,但相對的問題也多,大陸「2015行動互聯網支付安全調查」報告指出其中有高達1/8受訪者表示,過去1年曾遭遇過網路詐騙,顯見問題的嚴重性。

甚至可能手機支付又很快的被其他技術超車了!我們在此討論手機支付的同時,大陸一篇[手機永別了]的文章中已在探討,刷車牌/刷臉/刷虹膜/刷指紋/等等創新技術已虎視眈眈在後!

結論

時代在進步,環境在變化,科技在進化,價值觀也在改變,面對消費者的企業,勢必得仔細思考何時及如何將無現金支付的選項納入消費者消費支付的系統中,雖然,台灣進入高比例的時間較緩慢,但也有相當比例的消費者你不能忽略其需求。只是進入數位化的過程,我們建議您從數位供應鏈管理、數位內部管理、數位行銷、數位支付等整體考量來進行,會是最好的選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