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姚念周
首席顧問

中小企業創新之道四大關鍵

2019/01/21
回專家觀點列表

歷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就業人數占比約78%,高於大企業或是政府僱用的占比,但整體環境對中小企業有更多的威脅,包括資源少不易因應環境變化的威脅、不易與競爭者有效競爭、不易爭取到優秀人才等等,有專家彙整面臨威脅包括法規/智財/商譽損失等營運風險、人才能力不足/所用非人/要人缺人等組織運作風險、環境情蒐/緊急事件應變能力差等風險,但其實中小企業也有轉彎快與改革容易的優勢。

過去傳統中小企業常會說創新是大企業的事,且因為資訊封閉、資源短缺,必須以打帶跑的方式求生存,以便對市場做出快速回應。如今,由於環境與科技變化快速,中小企業反而需要快速回應變化,但這種創新與回應,不能再以打帶跑模式進行。所謂創新才能生存,已是不論大中小型企業都無法辨免的門檻,企業現在討論的已不是是否要創新,而是如何創新才能不被淘汰,但是創新不是零風險,如何才能降低風險成了重要課題。

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各型企業的案例與專家歸納出來的各種關鍵影響因素。

首先,人才就是創新的推手,但如何與大企業搶人才?大公司有高名氣、高薪資與高發展性,高度能力人才不請自來。中小企業可能因此迫於人才供給量,而降低聘雇門檻(質)」,但是企業五管所述「產、銷、人、發、財」都與人有關,人才應為致命因素之一。四大類別的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缺一不可,包括,監製型人才及專家型人才或許是決定一家企業是否能存續或]高度成長的關鍵;作業型人才扮演維持企業生命機能的角色;熟練型人才在企業營運當中決定成本與支出,成企業收入的關鍵。現今社會,主要挑戰是釐清年輕世代對職場與工作的態度與觀念,年輕世代未必要的是高薪,企業主不要降低對質的需求,才能可長可久。

其次,理解大企業的創新問題在哪,避之就是大吉。我們先看一下大陸企業聯想公開過的問題,包括1).缺乏對戰略方向的統一、2).缺乏真正前瞻性的技術、3).缺少具有轉化能力的智財佈局。針對第1點,中小企通常企業主定的戰略就統一了,但必須要有戰略方向;第2點必須要專注突破,中小企不貪心比較容易專注;第3點則是中小企必須加強的觀念,智慧財產(並非只是專利)是抗爭大鯨魚的關鍵武器。另一個案例是台灣的統一企業,其問題包括1).大象要轉彎速度慢、2).組織文化容易固化,這兩點通常在中小企身上不容易產生。

此外,專家已彙整出,中小企通常在產品創新過程應避免的五大錯誤如下:

1.未做足事前調查與準備:在確認客戶(消費者)需求與趨勢上,投入不夠是最常見的。

2.太接近原本的舒適圈:多注意環境趨勢、產業趨勢與周邊產業趨勢的變化,創新要能跳脫原本的舒適圈。

3.只有紙上談兵:談太多概念性,卻未採取行動,應該迅速採取關鍵下一步,既然已做了事前調查與準備,執行力就是成功的關鍵能力了。

4.太快專注於產品而非解決問題:在辨識需求的過程中,應確實理解如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亦即應確認真正完整理解問題),而不是直接跳到產品思維<這容易走偏。

5.陷在產品上市失敗:許多技術出身的中小企業主,往往執著於純產品技術思維,忽略商品化上市的專業,這是相當常見的問題。

第三,創新勢必要符合未來趨勢,無論是消費趨勢 還是產業趨勢 ,所以要多了解趨勢分析。數據分析 不是大企業才能執行的。

根據國際產業專家Ellie Woollven的論點,食品產業的未來趨勢不脫兩大方向,第一大方向是產業數位化,包括AI、大數據、機器人、區塊鏈、虛實通路結合等等應用,不是只有生產與行銷的應用,甚至包括品保/財務/經營等企業工作,無人可以避免這個大方向,你要如何因應?中小企在這方面忽略了,必須要做好準備。第二個大方向是個人化的消費需求,無論從健康需求角度還是嗜好或是價值觀需求角度,多元化(每個人不同)需求都存在,這也帶動3D列印食品的發展,這個趨勢很可能影響許多食品企業的未來商業模式。

就食品業來說,重要的消費趨勢就是消費者希望透明與真偽可辨(誠信),等於這是任何食品相關企業必須認知的基本要求,所以我們一直說食安議題其實已是基本要求,而並不是差異化的工具了,而說故事則是新興的關鍵能力,許多接班的新世代CEO都了解這點。其餘2019的食品七大消費趨勢如下:

趨勢一:全球風味(Global Flavors):對消費者而言,異國風味已成日常選擇,不再是到很角落的異國料理區去探險的概念。

趨勢二:風味與營養兼顧(Taste & Nutrition):消費者不再願意為了營養而去犧牲風味,兼顧並非不可行。

趨勢三:健康晉級(Taking health to next level):消費者都已將健康與飲食掛勾,因此要求開始將”不健康”的食物健康化。

趨勢四:零食晉級(Fresh thinking for snacking):消費者想要新鮮未加工的零食或冷藏的零食*其實也是新鮮的概念),這將打破原零食的疆界。

趨勢五:飲食成生活型態選項(Diet becoming a lifestyle choice):”食物部落(Food tribes)”將成流行名詞,相同概念的消費者形成部落。飲食型態就是一種生活型態,如生酮飲食(keto)、全食品飲食(whole foods)、原始人飲食(paleo)及免穀物飲食(grain-free)等等。

趨勢六:植物類食品趨向清淨(Plant-based going clean):已流行的各種植物類食品走清淨標示風,已有如植物奶油等創新產品。

趨勢七:健康的進食非特權(Healthy eating not a privilege):健康的食品將大眾化,進入主流消費者的選擇清單中,不再只是金字塔頂端的選項。

專家也彙整了產業(包括產學研)目前食品創新技術的三大重心,包括1.延長食品的架售期(shelf life);2.促進食品安全;3.改善食品風味。新技術則如脈衝靜電技術、高壓殺菌技術、低絞剪擠壓技術等都屬之。

製造業研發龍頭工研院在2019年初提出12新法作為創新的參考,號稱是企業未來的生存之道,包括3個新觀念、2個新議題、2種新關係、4種新模式及1個新要素。3個新觀念包括以「以人為本」、「挑戰驅動」、「在地成長」三個新觀念,其中挑戰驅動淵稱取代了創新驅動。2個新議題包括「環境」與「資安」兩個議題,企業都很難迴避。2種新關係包括「政府與民間」與「龍頭與新創」看似是對立的關係,就必須有不同的關係發展。4種新模式包括「C2B」、「眾創」、「跨域」、「共享」這四種不同的新商業模式。1個新要素就是「科技」,尤其是跨領域的科技,往往破壞性是最大的。坦白說,其實這所謂12新法,都是未來趨勢。

最後,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培養出創新及分享的組織文化,沒有這個因子,了解再多的趨勢也是無用。如何轉化組織文化 ,在於企業主的決心,並善用工具,當然也可以借用外部力量起頭。

食品產業永遠會一直在天然與加工之間擺盪,人類不可能擺脫加工,如何讓科技在適合時宜的情境下,兼顧消費者與企業最大利益,就是所有企業的終極任務,也是唯一成功之道。

個人型技術擁有者創新

組織型技術擁有者創新

產品市場/產業趨勢調查分析

創新到商品化

數據分析

相關文章[食品產業面對創新浪潮下]將於2019年6月國際食品展展覽專刊刊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