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下的全球化因應
世界兩強(中美)近一年來的貿易磨擦,對我們相關產業(食品/化妝品/醫材)來說,影響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一如野村證券發表報告,指出越南在貿易戰之中最得益,第二位是台灣,這主要是指所謂的轉單效應,美國CNN即報導美國從越南進口增36%居首,自台灣進口則攀升23%居次,報告還指出台灣未來1年料會獲得佔GDP約2.12%的新訂單,主要亦是美國商家轉過去的訂單。近期,筆者服務的單位確實也接到較多的輸美產品法規合規的詢問,包括食品/化妝品/寵物食品等。但是別忘記,台灣外銷尚有關稅的問題,從一個統計就可看的清楚,南韓簽訂FTA達77%,香港為66%,新加坡更高達94%,台灣僅10%。因此,我們產業就只是坐等這樣的轉單嗎?長期而言的產業演變又是為何呢?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除轉單效應外,有否負面影響呢?被《經濟學人》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Tyler Cowen指出「中美貿易戰永遠不會停止」,貿易戰底下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小國,像是新加坡、台灣、南韓。很明顯的,從全球化布局而言,你不可能極端的選邊站,反而是思考,如何用不同的訴求,同時進入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而且長遠來看,轉單效應是否繼續存在取決於台灣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未建立核心競爭力,則出口美國的機會仍會很快被取代,面對大陸市場也是一樣。我們需要持續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國際貿易產品結構的變化,即製造業向服務化和數位經濟轉變;二是WTO功能改革滯後不能適應全球經濟的變化問題以及國際間反全球化的議題發燒的問題。
從品項來看,目前台灣有競爭力的外銷食品,除了最夯的珍珠奶茶及茶葉外,今年台灣可望從口蹄疫區名單移出,屆時相關原料的肉製或含肉加工食品或調理食品,將更有能力進入可外銷選項,其他包括有台灣元素的產品,不管是烘焙品(如鳳梨酥)或是休閒食品(如水產品),只要能有好的行銷訴求,就有其機會,另外,茶飲料若能克服運輸成本及法規註冊,也會是一大潛力。而更多台灣廠商在觀察的是保健食品輸美的機會。
當然,食品輸美必須符合美國FDA相關法規規範,有相關需求者可瀏覽我們的服務-食品法規服務-美國。且美國FDA於2019年下半年起,更推出進口商管理計畫,推動VQIP計畫,美國進口商報名將於7/31截止,後續FDA在審核美國境內進口商是否符合VQIP時,勢必會有眾多台灣供應商被美國客戶(進口商)要求提供資料(FSVP)或甚至被要求進行第三方認證,有興趣的讀者,可閱讀我們的專家觀點文[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長跑進入下半場]
輸美不是唯一選項,從世銀發布2019半年一度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得知,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成長2.6%。其中歐盟預計只成長1.2%、美國為2.5%、台灣為2.19%,但大陸雖經濟成長減緩,但仍達6.2%,相信大家應該看懂,除非是有特定政治選項,否則不應忽略大陸市場的內需潛力,目前無論陸籍企業還是國際企業都看好大陸市場的成長,大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規模巨大,應該仍是台商最佳選擇。
一如美國市場,有關大陸市場,除非是西進建廠,否則兩岸貿易仍如出口貿易,不要因為認為同語言同文字而忽略法規解讀與申辦的重要性,如果希望長期經營大陸市場,我們建議法規合規由公正第三方處理,會比被在陸商業代理人控制更有未來空間,亦即在歐美流行的第三方持證人(申辦人),多加考慮進入市場的策略。
有相關需求者可瀏覽我們的服務-食品法規服務-中國大陸,我們主要針對中央主管機關的法規(如成分與標籤的預審),至於一般口岸入關及地方政府的三證之類的相關程序,不在我們此處的服務範圍,許多牽涉特殊食品的部分,更需要有心理準備,必須辦理中央的批文,勿以台灣的產品分類定義與規範去想像大陸的規範,根據筆者經驗,差異相當大。
除了中美兩大市場外,我們看一下政府鼓吹的南向,根據資誠對50家不同產業進行的調查發現,台商對中美貿易的中長期因應策略中,最常見的是「積極探索運用關稅措施」(42%)以及「加大東南亞布局」(42%),其次是「加大回台布局」(39%),而「加大美墨布局」僅占7%。顯示東協的布局是重要選項,布局有兩種層面,一種是去當地設點,一種是外銷衝刺當地市場。台商詢問度最高的前四名市場依序為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但我們在此建議的是越南與印尼為優先選擇。
為何選越南?政府目前鼓吹的有包括越南,我們在此列出幾項經濟因素:
- ■2017年越南GDP經濟成長率約為6.81%;
- ■越南的零售市場對國際企業的吸引力為第6位;
- ■已有69個國家承認越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 ■越南與歐盟已於2019/6/30簽署「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是歐盟與亞洲開發中國家簽訂的第一項自貿協定;
- ■越南已成為外資投資最熱國;
- ■此外人口平均年齡29歲,越南內需市場機會大。
為何選印尼?我們強烈建議印尼的經濟因素包括:
- ■印尼位於歐亞陸塊幾何中心點,也是歐亞海運的樞紐;
- ■印尼政經情勢穩定,是分散產能與市場的最佳選項;
- ■東南亞10隻獨角獸中,有4隻在印尼(顯示印尼創新動能很大);
- ■印尼為擁有最多網路用戶的國家,且愛社交(顯示電子商務的潛力);
- ■印尼是全球開發中國家的第5大零售市場,僅次於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而目前印尼的零售市場只達到了一半;
- ■此外印尼的人口紅利極具吸引力,印尼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力高,其內需市場連國際廠商都垂涎。
印度則是我們一般比較忽略的市場,印度為全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印度經濟也保持強勢成長態勢。印度在總理莫迪執政下,「莫迪經濟學」引發外資狂熱;莫比爾斯全面解析「莫迪經濟學」的投資吸引力。印度是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國家!」墨比爾斯肯定地說。顯然,在這位大師心中,印度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也確實指出,年輕人口是紅利,消費力不可小覷。印度跳過現代實體通路繁盛,直接進入虛擬行動購物,迎來電商蓬勃發展期。
印度食品主管機關FSSAI於2017修訂《進口食品安全標準法規》內容涉及進口商的註冊及進出口代碼要求、進口食品的保質期要求及風險因素等,其中進口食品保質期規定不得少於60%的保質期或自進口之日起不得少於3個月。普通食品、原料和添加劑需符合印度《2011年食品安全和標準條例(食品產品標準和食品添加劑)》(FSSAI法規列表II.2)的要求。特殊食品需符合《2016年食品安全和標準條例(食品或健康補充品,保健營養品,特殊膳食用途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新型食品)》((FSSAI法規列表II.7))的要求。這些法規規範反而提供了進入市場者可以遵循的規範,也因此提高了國際廠商願意進入印度市場。
其實綜合而論,無論產品要去哪裡,全球相關主管機關的思維原則是一致的,指是因文化或環境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手段,全球食品供應鏈在未來越來越難切割,而主要供應鏈管理的原則離不開PAC,也就是全球食品貿易的三大威脅,亦即來源透明Provenance(traceability)、管控摻偽摻假Adulteration (fraud或intentional substitution)以及合規Compliance,因此保握相關原則,並理解無法一個配方(產品)走全球,台灣產品一樣可以在貿易戰與無相關優惠關稅的險境下,進入各國的龐大市場。另外,對踏入新市場的朋友來說,要注意智慧財產的布局,不要有[沒有專利就沒有智財]的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