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3
在上一篇討論過建立感官分析制度的過程中,另外一項設計給企業可長可久的工具,則是中文版感官分析雲端工具(國際間也有英文版的類似工具),這是由曾經完成過iLac-TAF實驗室認證的感官分析實驗室團隊,參考ISO各項感官分析方法的標準規範、企業數位化與考慮[重要數位資料治理暨管理制度規範]開發而來,同時考量國內企業實務應用現況常用且簡易理解的方法,是集測試設計、品評單設計、樣品亂數設計、樣品監控提醒、品評員控制、數據收集、過程監控與數據統計分析於一身的雲端軟體。其中包含3大應用系列:
- SECT:: 喜好性應用系列(Sensory in Affective Tests),用來了解您的目標族群對於產品感官品質主觀上的偏好或接受度,作為產品開發或行銷的依據,系列設有9分制喜好性法、9分制接受度法、7分制適合度法;
- SERD:: 分析性應用系列(Sensory in Analytical Tests),用來了解您的產品在開發或品管過程中,需要的感官品質客觀上的分析性數據,作為相關決策的依據,系列設有分析性順位法及分析性三角測試法;
- SEQC:: 品管應用系列(Sensory in Quality Control),可與現行之品管系統結合,系列設有感官品質保存期限評估測試。
至於為什麼說這三組系統,對於改善與管理食品產品品質可以有效率的協助呢?由於感官品質是由人主觀的感受決定的,如果要客觀的評估,勢必要有一套科學的方法支持,而在例行性的工作流程中,如果能有
- 數位化工具來幫助建立測試流程與蒐集數據。
- 所"鍵"即所得的統計工具來幫助正確的統計,在測試流程中,當最後一個品評員輸入數據後,一鍵生成統計分析結果,讓執行人員沒有機會竄改數據。
- 透過資料庫工具,一頁式累積測試結果,能對不同地區的測試,即時進行比較。
有了這一套雲端軟體,在企業內可以在重視產品品質的價值觀之下,改善與管理產品開發過程、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反應、產品生產過程的品管、原料驗放或拒收的管理等工作。更酷的事,是結合喜好度測試與適合度測試時,還能找出產品與競品之間的競爭力,若產品競爭力弱於競品,則可以得知其改善的感官品質方向;若產品競爭力優於競品,則可以將之用於行銷訴求。
當然囉,這個工具如果是沒有科學化感官分析受訓合格的執行人員操作,那麼系統化偏差數據就還是會產生,工具只是讓合格的同仁可以更有效率的執行任務,由合格人員在設計階段輸入適當參數,帶著團隊依據雲端工具後續指示執行,但若設計階段就有不恰當的參數輸入,那工具只能部分偵錯,無法完全偵錯,那麼產生的數據就會有偏差,所產生的決策也就會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