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姚念周
首席顧問

台灣企業如何因應川普關稅海嘯

NEW!!
2025/04/05
回專家觀點列表

清明連假期間,美國總統川普宣告全球關稅大海嘯來襲,產業勢必進入淘汰賽,過去台灣企業最仰賴的三角貿易更是完全不可能施展了,企業恐怕面臨不適應就得淘汰的「適者生存」法則。我們能怎麼辦?轉進關稅較小的市場?放棄國際市場?今天就看到新聞說也有港商企業選擇停業「不玩幾年」(這個思維應該來自於判斷川普4年後選不上)!

從企業角度而言,我們不用去想靠政府如何來挽救你的競爭力,首先,我們謝金河董事長已說明目前政府的措施沒有切中核心,再者,企業本身競爭力沒有提升上來,靠政府政策扶也扶不起來。

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其實從2025年初,九子離火運初起,我們就已呼籲企業主應該開始思考下一個20年的競爭力,因為我們面臨的不是只有現在出現的高額關稅的挑戰,我們台灣企業早就面臨地緣政治、氣候變遷、人口危機、資源能源缺乏等等挑戰,非護國神山產業的企業,本來就沒有產業東風,因此蹲下磨斧頭、高築牆、廣積糧是面對各項新環境挑展的必修之課!

針對民生產業或最近流行的大健康產業的企業,我們首先建議以下三個工作方向:

  • 1.盤點企業與環境現況:
  • 包括現有市場、現有資源(含無形資產)、受衝擊影響的範圍、自身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也要認知沒有核心競爭力)、未來已知趨勢(產業與消費)、未來目標與自身目前差距等。知己(企業本身)知彼(環境與競爭對手)是所有工作的第一步。如果有困惑,找專家協助。

  • 2.評估全球價值鏈競爭力:
  • 我們在全球供應鏈中,原本就已面對新的供應鏈管理的競爭壓力,包括客戶當地國合規、客戶永續轉型要求、競爭對手數位化能力等等,再加上現今全球價值鏈概念的競爭壓力,例如新聞中提到關稅對[具有國際專利外銷的藥廠]影響不大這個概念,表示當你的價值出現時,成本壓力就不在你這邊,價值競爭力就滿滿的,所以我們必須去思考我們企業本身在價值鏈當中的位置。

    這個價值鏈競爭力的評估,不能純粹從企業本身的角度出發,也必須加上客戶/產業的角度。同時跨產業看看可能性,畢竟現今產業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君不見,食品企業開始生產寵物食品、中藥企業開始生產保健食品、醫材企業開始生產化妝品……

    競爭力不要只從生產能力來看,多數台灣企業常自豪於製程能力,首先我們提醒評估製程能力時,不要只從產能產量來看,主要評估指標建議納入製程能力指標(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Cpk);再者我們提醒競爭力還包括組織文化、學習型組織、商化能力、品牌力、商業模式創新能力、新市場開發能力等等。所以所謂價值鏈的競爭力,企業要從整個價值鏈的角度出發,而非企業生產的角度出發。如果評估碰上瓶頸,找專家協助。

  • 3.全球布局策略:
  • 產業鏈布局策略將左右企業未來20年的榮枯,而AI/雲端/大數據/網路經濟/智慧科技與綠色等趨勢將主導所有產業的發展,民生產業與大健康產業亦同。

    首先,以食品產業而言,品牌化或服務化的方向是可以思考的策略,切忌以為一招走全球;以生技產業而言,則規模化或差異化的方向是可以思考的策略,切忌以為單一技術可以保百年;以新創產業而言,則所謂的價值化是主要的思考策略,切忌忽略商業模式。

    再者,從產業布局來說,絕對要思考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合流策略,尤其以跨境服務及進入服務業市場為主,即金流/人才流/資訊流的自由流動為主。而產品貿易建議以區域為主,區域重要性將凌駕全球化,但企業布局確定必須模糊國家疆界。意思就是別只想台灣市場,先放棄全球化但要思考國際化。如果策略佈局迷路了,歡迎找軍師協助。

最後建議企業經營從幾個方向思考布局,包括

  • 1).經營現有市場與產品→利用既有產品開發新市場或新產品開發現有市場;
  • 2).經營未來市場與現有產品→在未來市場與產品中增加新價值或消費族群差異化(如寵物族/御宅族/銀髮族/單身經濟等);
  • 3).經營未來市場與未來產品→將未來需求納入經營範圍(如元宇宙、3D列印等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