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食品產業趨勢評析@樞紐科技顧問(股)公司 姚念周
經濟算不景氣嗎?政府、企業、外資、國營事業,投資台灣的[四大咖]縮手,造成台灣投資大熄火,台灣進出口、消費、投資都不如預期,問題在哪?亞洲開發銀行甚至判定台灣已陷入通縮。不過許多消費景氣依舊,雖內需消費景氣愈低迷,但走平價路線的量販店和超市反而業績提升;許多已開發國家又顯示經濟開始成長,然而許多新興國家卻在走下坡,好像總是一會東廂著火,一會西廂著火,國際間整體經濟成長趨緩則是不爭的事實。正值各家忙於明年度計畫規劃之際,那麼我們如何看待接踵而至的2016呢?
國際經濟趨勢
氣候變遷影響原物料供應、區域戰爭影響油價、中美之爭影響TPP進展、歐盟政經能否穩定、中日韓區域經濟能否成形,許許多多的國際環境變化,勢必影響全球經濟的走勢。
目前美國經濟復甦力道未如預期,但各國際企業(尤其是新興國家)在美研發投資維持穩定成長,顯示美國仍在創新上維持領先的優勢;歐盟內部雜音不斷,且研發投資持續負成長,各國也爭相尋求與大陸合作機會來拉抬自身經濟,尤其是加強與區域外的貿易行動(與我們觀察到近來台灣化妝/保養品出現的一股小潮流似乎可印證);巴西在大陸需求強烈、國內採購力不斷提高、土地與勞力便宜等因素導致其糧食生產業者在國際市場奪下極高的市占率;日韓出口競爭力下降的現象,應該會再持續一段時間(南韓貿易與金融業發布的數據指出,受韓元匯價相對走強拖累,南韓出口商的價格競爭力降至六年新低),但韓流文化與民生產品仍在全球大力輸出。大陸經濟則是無失速之危,亦無反彈之喜,短期內台灣出口大陸應不會轉好,勢必等待其經濟轉型的陣痛期,不過,即使沒有大幅成長的動能,其人口紅利的消費能量仍吸引著各國爭相投入。此外,大陸商務部認為,從全球範圍看,大陸對外貿易發展狀況相對較好,降幅低於全球貿易平均降幅,也低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外貿降幅,筆者認為這應與大陸四週的邊境貿易及一帶一路的效應有關。
儘管最近經濟情勢不穩定,亞洲的中產階級仍快速成長,未來數十年將成為區域政經發展的基石。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估計,到2030年,全球中產階級將增至49億人,其中三分之二可望在亞洲,亞洲中產階級快速崛起,將為國內外企業創造新的市場機會,進而產生影響深遠的經濟變革,包括將把這個全球製造中心轉變為消費強權。
限於篇幅,我們無法在此一一討論,國際專家喬.克森(聯博美國經濟學家暨董事)說的好,用最簡單的4個字描述全球經濟趨勢為[短空長多],筆者贊同這個說法,也就是即使身處於短空的階段,也要放眼未來,做好長多時的準備。
在科技趨勢方面,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ner發布2016年影響全球企業的十大科技趨勢,其中包含裝置網格、3D列印材料創新、萬物聯網、機器人、感應器、大數據、社群網路等項目。裝置網格包含行動裝置、穿戴式產品、消費性與家用電子裝置、物聯網(IoT)感測器等,進入[後行動時代],科技重點將轉移到行動使用者身上。物聯網是由雲端、行動、社群與資訊等力量連結在一起,物聯網興起後將帶動全球數位變遷,業者在別無選擇下,只能追隨物聯網熱潮,跟先前遭遇IT商品化趨勢狀況一樣。這現象衍生出的訊息大數據(Information of Everything)及機器智慧(Machine Learning)可應用於任何產業,也不論是B2B還是B2C的產業,由於這些先進科技的應用普及化,勢必也會帶動相關平台或系統的產業。
德勤全球(Deloitte)發布的[全球零售力量]年度報告,共有五大零售趨勢,非常值得業界朋友參考及因應,分別是(1)旅遊零售;(2)行動零售;(3)便捷零售;(4)體驗式零售;(5)創新零售。FoodNavigator-Asia文章歸納出亞洲便利零售通路的3大趨勢為1).自有品牌成為主要的區隔工具;2).簡單/方便/相關性的行銷模式,如鎖定特定採購情境的店內行銷、促進採購量、增加採購頻率、傳遞價值、限時促銷等;3).線上線下的結合。其實這些所謂零售趨勢是來自於因應消費趨勢的變化,例如[共享經濟]的崛起,滲入食衣住行領域,創造[我的就是你的]新型協同消費型態;另一案例是EMBA雜誌所敘述的體驗經濟的下一個階段為企業會往[轉變經濟(transformation economy)]邁進,也就是說,企業的存在,不再是為了提供產品、服務或體驗,而是為顧客帶來某種改變,希望透過產品或服務,讓顧客變得更健康、更幸福,或者更具備某個能力。
麥肯錫(McKinsey)公司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提出了2025年對人類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12項破壞性科技,報告的目的不是在預測,而是希望企業能重視這些科技技術對組織績效與成長的影響,了解自身的優勢進而創造新的策略。其中對農業/食品業影響較大的科技包括:行動網路、物聯網、下世代基因體、先進機器人、3D列印等項目。網路及行動裝置改變了人們的思考、行為與人際溝通樣貌,也進而改變了全球商業運轉模式,加速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企業接下來要面對的,將是對網路黏著度愈來愈高的世代,企業能否以既有模式維持生存是一大問號?
這些趨勢雖然表面上都與食品等民生產業無關,但都會影響食品等民生產業未來的競爭力與業態,尤其是如3D列印、大數據、社群網路、機器人、雲端、共享經濟等項目,身為食品等民生產業者,不應忽略,Food Manufacture雜誌專家即認為3D列印食品、藻類及昆蟲蛋白等科技將影響食品生產,一如國際專家的一句話[farm to table at the moment and lab to table in the future]般傳神,亦即目前強調的生產是從農場到餐桌,未來則是實驗室到餐桌;而大數據、雲端、共享、穿戴裝置等科技將影響食品通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認為因為數據經濟,人類將會真正進入巨大的變革時代,他說[未來的世界,將不再由石油驅動,而是由數據驅動;生意將是C2B(消費者對企業)而不是B2C(企業對消費者),用戶改變企業,而不是企業向用戶出售;製造商必須個性化,否則將非常困難。],未來的世界,企業將不再會關注於規模、標準化和權力,只會關注於靈活性、敏捷性、個性化和用戶友好。由於篇幅關係,各別主題趨勢的討論,可以在我們官網的[專家觀點https://e-sinew.com/Expertopinion.php]搜尋。
台灣經濟趨勢
台灣經濟受各種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因素影響甚大,加上台灣特殊狀況,這些因素變化頗快,不過不論變化快還是慢或影響大還是小,其實,台灣要轉型是不爭的事實(不論產業結構或個別企業)。台灣未來十年有許多無法迴避的問題,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認為台灣將面臨[台灣競爭力在哪裡]、[老人化社會]、[三分之一大學何去何從]、[年金保險基金見底]等四大危機。而不論是兩岸服務貿易、TPP、各雙邊協定等對外關係,雖都是經濟政策,卻往往因為政治因素延宕,下個十年就是一個「要素翻轉」的十年,誰能隨著新要素翻轉,誰就能夠保持競爭力,甚至反敗為勝,誰要不能,就被淘汰。台灣經濟不振,其實不是台灣人不努力,也不是因為台灣人的能力退步了,而是世界變了,台灣人沒有(或沒辦法)跟著變。總統府資政陳冲表示,台灣應學習歐盟抱持「大部落意識」,因更大的共同目標包容異己結盟,而非抱持「小部落意識」內耗鬥爭,自然能化解許多問題。
台灣無法再靠遲緩的出口成長提升,產業轉型是取得經濟發展動力的關鍵。專家認為,未來帶動經濟發展的6大產業,包括新能源產業、智慧產業、新石化產業、國防科技與精密機械產業、新農業、生技醫藥產業,我們先不論其是否準確,其中食品是農業的下游。另政府先前提出[工業4.0商機]計畫,包括雲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智能生活、智慧工作網路以及機器人等七大領域,其應用面有提到食品產業,但我們認為台灣討論產業轉型都有一個盲點,例如談文創產業,不應是文創產業化,是產業文創化,食品業可否文創化?;談電商產業,不應是電商產業化,是產業電商化,食品業可否電商化?;談數位產業,不是數位產業化,是產業數位化,食品業可否數位化?談健康產業也是相同概念,在此我們呼籲談大數據也是,談智財也是,談物聯網也是。值得我們深思,不會跟食品等民生產業無關。
日本大型貿易商社在開拓新興市場遇到的問題在於日本國內之進口商品價格不斐,加上新興市場本地供應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造成生產或是進貨品質監控困難。以食品為例,東南亞新興市場對於食物的品牌選擇較偏好日本產品,但由於日本製的食品的價格不被當地人民所負荷,因此商社希望可以委託在新興市場當地的廠商代工製造,但卻又碰到食品製造過程的衛生問題或是品質問題,以致於日本大型貿易商社在海外拓銷時遇到了阻礙。這就是台灣廠商的一個重要商機。
國際產業趨勢
本文全文請來函提供單位名稱/姓名資訊後即可免費取得!service@e-sinew.com
如果您對特定產業或特定產品的趨勢分析有興趣,也歡迎瀏覽我們的相關服務產品市場/產業趨勢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