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e-sinew.com
枢纽科技顾问
编辑群

2020年食品产业趋势评析

2020/02/20
回专家观点列表

原刊载于台湾食品 资讯食品资讯第295期p16~20

最新研究显示,全球经济已进入「同步停滞期」,其中有些国家的成长动能疲弱,有些国家的经济则零成长,甚至微幅萎缩。虽然目前还没出现太多全球经济成长疲软将演变成经济衰退的迹象,但各国决策官员都已致力于振兴经济,然而有许多灰犀牛或黑天鹅不断展现不确定性,包括各处的贸易战、英国脱欧、多处地缘政治变动、各国民族主义復甦,多项经济影响因素不容小歔。

全球趋势

全球经济何时能走出低迷?瑞银发表「2020-2021年全球经济与市场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復甦,但力度远小于市场预期。经济成长的重点,得看製造业能否升级转型,若没有製造业也无法发展服务业。

全美零售业整理出的购物四大趋势:大人追求触感舒服产品、搞怪玩具吸引小孩目光、压力锅和气炸锅等锅具狂销热卖,以及线上零售商回归纸本行销。根据市调公司尼尔森的数据,在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这天,民众常是以啤酒、烧烤及汉堡等典型美式食物欢庆国庆日,如今菜单上则冒出无肉香肠、无麸质薯片和罐装葡萄酒,显示消费者偏好转变正颠复全球产业的观念。数据显示美国国庆日当周的啤酒销售较前年同期下滑1.6%,气泡水增加19%,罐装葡萄酒锐增57%,低热量的含酒精气泡水(hard seltzer)更飙升150%;食物方面,生牛肉销售略增2.1%,植物性肉类则增加11%。

在保健食品产业方面,未来有三大趋势。根据Mintel的专家文章显示特医食品(FSMP)、功能性食品与便利性式产品为保健/膳食补充品产业的三大趋势,这在亚太与全球皆是如此,不断吸引药商与食品商的投入。

所谓特医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包括澳洲及大陆都有厂商积极投入,主要由药商投入其中,且主要针对婴儿,缺乏对银髮族的台湾也有厂商默默投入中。其实即使是药商,特医食品也并非其熟悉的舒适区,其在科学信任力部分或许没问题,但在口味与一般通路的维繫方面却不熟悉,这为一般食品商可以胜任之处。

而在功能性食品上,以其非药品的概念,正成为爆发成长的一个类别,且包括各族群,甚至针对儿童族群的成长发育,印度的阿育吠陀概念产品正是流行的一种,另一流行元素则是益生菌概念,全球都在热门相关概念,另一个流行概念则是各国都还有法规身分未明的CBD(大麻)概念产品。

最后在便利性产品上,使用速度效果的宣称在亚太区是成长最快的宣称,在市调公司Mintel的资料库中,膳食补充剂产品同样感染便利性相关宣称的议题,包括可携带性及使用容易度,因为消费者都有时间压力及带着走(on-the-go)的需求,因此保健食品也需要因应相关需求的趋势。

在食品饮料产业方面,也有有三大趋势,分别为全感官体验、有意识的享乐、方便的个人化展现。

(一)、所谓全感官包括:味觉、颜色、质地、温度、风味,甚至声音,全球消费者越来越接受不同文化的良好结合。虽然调查数据显示北美较注重食品外观(52.9%),而亚太区则较注重气味(59.5%),但一如Instagrammable这个词所表达的[可上传社交媒体的]食品饮料,必须符合活力的颜色、惊豔的风味、诱人的气味、吸引人的声音及正确的质地,当然各地的活力、惊豔、诱人、吸引人集及正确的定义不会完全相同,但概念很明确。全球显示的趋势显然食品概念与产品本身正在跨界,例如点心变成饮料、休閒食品变成餐食,就会出现许多五感交互影响,就像笔者曾描述的拿铁蛋糕、奶茶话梅、咸式冰淇淋等等溷合概念商品的出现。

(二)、所谓有意识的享乐是指消费者理解营养、标示、健康等议题下,仍不放弃感官享受,亦即在有认知的情境下选择食品饮料,而且对所谓的产品讯息也不再只是营养、热量与添加物,还包括伦理与永续性的资讯。而意识则包括食品饮料所代表的价值观、信仰、兴趣与情绪等元素,这也是说故事(storytelling)流行起来的重要一环,可能的议题包括健康取向、多元取向、天然取向、信任取向等等,其中显示的新流行是植物基(plant-based)与素食(vegan)概念的产品。

(三)、方便的个人化是指现代消费者有意愿形塑自己要消费的食品饮料,包括个人想法、个人口味、个人营养需求、个人感受(touch),尤其是个人感受的部分,而且这种个人化的选择并不只是在家的情境,而是希望带着走(on-the-go)的供应商可以提供这个选项,在家的情境是好玩/分享/欢乐,带这走情境是当下的情绪。当然目前较流行的是冰淇淋、蛋糕、拿铁咖啡等有顶饰(topping)的食品饮料品项,但正扩及各种其他品项,同时,也扩及个人营养需求与便利性。

另有一个正念饮食(mindful drink/food)的概念崛起,其中如无酒精饮料,据瑞银集团(UBS)调查,目前无酒精或低酒精啤酒的销量中,每五瓶就有一瓶是取代了软性饮料,也同时带动对品质及风味的自我认知,自我负责,这个次族群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想对自己的饮食选择很有自信,而非妥协的产物,笔者认为某个程度这也与个性化有关。而这给企业一个很好的商业契机。

亚太趋势/大陆趋势

目前”服贸”的成长速度,比”商贸”快60%,商品贸易将逐渐集中于区域内,这从亚太地区贸易比重52.4%;欧洲28国贸易比重63%;北美贸易比重40.7%可以看出。而今在”新全球化时代”,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越来越低。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现实,2017-2018年,只有18%的商品贸易,来自劳动力成本优势,这正是因为自动化和人工智慧的大力发展,全球化从劳动密集型製造业将转变为资本(智本)密集型製造业。全球化贸易的价值链结构(上游研发;中游生产;下游销售)则朝重研发和行销,轻生产的价值链变革转换。因此重点已经很清楚,重研发、智慧财产、行销、服务的元素是我们大家努力的重点。

在创新层面而言,同样有六大核心趋势,包括1.人口结构变化;2.生活型态多元化;3.新兴国家势力增长;4.科技汇流整合;5.研发创新国际化;6.气候变迁与资源缺乏。由于科技的突破大大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模式,知识、人力、物力的流动更为快速,地理疆界的意义逐渐模煳,牵一髮动全身的国际议题更备受关注,商发院因此提出台湾未来的路,必须以[全球资源整合者]、[产业技术领导者]、[软性经济创意者]、及[生活型态先驱者]等四种角色来走,同样的,笔者认为我们食品产业也必须走这样的路,只是四个角色中选哪个角色就是每个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课题。

而亚太食品产业趋势则有1.咸式休閒食品超过甜式;2.机能性饮料横扫日本市场;3.连结式包装崛起(QR code或RFID);4.中东开始流行健康产品;5.米食大国印尼近期竟然掀无米运动。

在政府鼓吹的南向概念上,若以我们过去的东南亚概念来看,理解经济体之间也有不同水准,简单的说,就如新加坡为一线亚洲经济体,而二线包括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三线包括菲律宾、印尼和印度;四线则有柬埔寨、寮国、缅甸等,现阶段我们会建议投入二三线经济体,若以更宽的概念来看,南向还应包括印度及纽澳的考量,细部建议限于篇幅,我们另文讨论。

当前大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槓杆、降成本、补短板。大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曾表示,大陆经济发展是市场取向、政府调节,因此有四个特点,分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竞争非常激烈、开放的市场、民众消费,其中民众消费将是今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市场随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准上升,消费结构改变。

有人说大陆胜景不再,明年预估经济成长低于6%,然而,这数字仍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数字,撇开政治立场,没有放弃这个市场的理由,只是必须找对路。

台湾趋势

展望明年鼠年景气,台湾金控兼台湾银行董事长吕桔诚比喻,国内景气将像小仓鼠般「碎步前行」,相较于全球经济存有不同变数,台湾具三大优势可提升经济成长动能,包括美中贸易摩擦下的转单效应,台商回台投资利多,以及政府落实前瞻政策带动投资与就业机会的提升。

而台经院专家认为过去50年,台湾经济快速成长,产业结构顺利升级转型。然而,今再次面对製造业转型关键契机时刻,我们面临三大现况与挑战:首先是製造业升级速度相对不够快,从製造业附加价值率来看,长期虽有攀升,但成长速度仍不够快;第二、台湾企业的实质负担率高于贸易对手国;第三、人才外流导致劳动力短缺约制经济成长。美中贸易战走走停停,拉长来看争端早已冲击全球,同时也加速了产业供应链重组,台湾製造业必须加速升级转型,以因应日益升高的风险与国际情势急剧的变化。

根据主计总处调查(2018年数据),我国家庭平均每户消费支出连续五年创新高,外食比率逐年攀升,食品饮料及菸草则以15.6%(下降),而餐旅消费占比达12%(上升),且家庭医疗保健支出达15.25%(上升),可见消费行为的改变,此外,同一调查亦显示女性担任经济户长的家庭明显增加,若以每人可支配所得来看,女性经济户长也不逊于男性经济户长的家庭,加上她经济崛起,显示女性採购力大增。

全家潘董事长提出纵横东西的零售流通业四大趋势,其实也反映出消费趋势的变化,同样可供产业参考,四大趋势分别为1).节约型消费;2).O型全通路;3).流通新业态及4).差异化聚焦。其中节约型浪费与分享经济、铜板经济、小确幸经济等相关,如何找出需求缺口,就是商机。而O型全通路则是指虚实整合的新零售潮流,没有企业可以置身事外这股浪潮。流通新业态是指因应消费者不同需求,所谓原本的超商、超市、量贩、专卖店、自贩机等通路的界线越来越模煳。最后差异化聚焦是指企业经营考虑差异化的同时,仍然必须聚焦。

建议

2019/11/7商周与渣打银行合办的[赢战碎链时代]论坛中,专家们提出的因应方法有三,路径一:续留中国,攻「下沉」市场是一大机会点。但小心陆企危机下的反扑;路径二:留在台湾,调体质做好基本功、攻客製,有新商机;路径三:分散布局全球。笔者的建议为路径三,但布局全球的同时,也要留心全球化趋势的五大改变。麦肯锡在其发佈的[全球化大转型]报告中,说明在未来30年,全球化趋势有五大改变,分别为1.商品贸易日渐萎缩;2.服务贸易快速增加;3.劳动力成本重要性下降;4.创新研发越发重要;5.区域贸易更加集中。

因此我们必须藉机结合製造业与服务业、可以强化服务与品结合出口,为产业找到出路。唯一提醒就是注意当地产品法规与智慧财产的保护。

美中贸易摩擦之中,我们不能押宝单边,竞争力往往都是压力中产生的,一如近期新闻报导俄罗斯遭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后,该国乳品业自立自强获世界比赛大奖的故事一样。也许我们没有足够资源,但我们有充足的[脑力],让资源用对地方,就能成功,不但要南向也要西进,甚至走向全球,以智财为子弹,找佣兵打仗!

如果纯从产创新方向来建议,综合而言,我们建议从[健康、植物基与清淨标示概念者]、[多元感官与低盐低糖同行概念者]、[单人份量与容易携带使用概念者]、[银髮族需求概念者]来出发。

TOP